十字符號的啟示
「元代景教青銅十字架」的認知史及其新詮釋
(Revelation of the Cross Symbol: A Cognitive History and New Discussion of the So-Called “Nestorian Bronze Cross of the Yuan Dynasty”)
ISBN : 978-988-12977-8-5
Distributed for HKU Jao Tsung-I Petite École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
March 2015
196 pages, 5.5″ x 8″, 81 color or b&w illustrations
- HK$200.00
本書乃這個全球性課題至今為止的第一部專著。蓋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,鄂爾多斯地區發現了大量十字架造型的青銅牌符,並且以低價流通於文物市場,從而引起了西方來華傳教士及學者的注意。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這些是元代景教遺物。從此,不少有心人士開始大量收藏,一時成為收藏界和學術界熱門的話題。收藏者之中,以英國人聶克遜(F. A. Nixon)與美國人布朗(Mark Brown)為翹楚;學術界方面,有多國著名學者均對此有所探討,包括伯希和(Paul Pelliot)、穆爾(A. C. Moule)、明義士(James M. Menzies)、佐伯好郎(P. Y. Saeki)等等。
現今,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有聶克遜捐贈的這一類文物舊藏近千枚,目前為世界第一。這批文物的發現史、收藏史、著錄史和相關的學術研究歷史,一向乏人問津;而且,從我們初步研究結果看,過去這些方面的從事者,會受到自身的信仰傾向、學術背景的影響,因此不同學者之間的分歧往往很大,未能做到互補長短。
本文擬從這些方面入手,探討西方漢學在特定時間之獨特側面,並結合其他文獻、出土文物等相關資料,企圖賦予新的詮釋。我們認為:這批文物未必全屬景教遺存,亦未必全屬元代,蓋其所謂的「十字架」造型,與學術界已認定的唐元景教十字架的圖像(包括壁畫、絹畫和石刻)相差甚遠。而十字符號之文化內涵,源遠流長,即以中國而言,亦可追溯至殷商乃至更早;至於中亞,更毋庸待言。十字或類十字符號之功能,或與上古巫術息息相關,是亦有待將來更深入的探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