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

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

粵語片劇照風華半世紀

(Yesterday’s Cinema, Today’s Light)

楊紫燁 主編

ISBN : 978-962-8271-78-8


Film, Media, Fine Arts Other Distributed Titles

March 2022

280 pages, 10.55″ x 10.9″, color illustrations throughout


精裝限量版
  • HK$850.00

在沒有上網、沒有電視的年代,大堂劇照是電影宣傳的有力媒介,男女老幼通過幾幅精心捕捉的畫面,了解新片的故事主題、卡士陣容。那時,粵語片不只是香港的大眾娛樂,更是由東南亞到美洲各地華人的身份認同。任劍輝、芳艷芬顛倒台下眾生,是那些年的男神和歌后。幾十年後,各地的華埠戲院又成為保存香港電影記憶的寶庫。

美國三藩市唐人街有過一間世界戲院,曾是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節目的片源,亦為香港電影資料館提供了大量藏品。本書通過四百多幅從世界戲院三千珍藏精選出來的劇照,帶領讀者進入粵語片五光十色的世界。在這些難得一見的畫面中,讀者既能一睹粵語片昔日光彩,也能從另一個側面認識舊香港,以及它和各地華人千絲萬縷的連繫。亦希望這些珍貴劇照,可以讓更多新一代觀眾欣賞。

楊紫燁Ruby Yang)生於香港,1977年移居美國。先後取得繪畫和電影製作碩士學位。

曾導演和剪輯多部影片與紀錄片,並獲得多個國際獎項。執導的《穎州的孩子》(2006)獲第79屆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,《仇崗衛士》(2010)獲第83屆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,2011年獲邀擔任奧斯卡金像獎評委。代表作包括《風雨故園》(1999)、《聲光轉逝》(2009)、《爭氣》(2014)、《尋找完美第五度》(2016)、《仁多瑪》(2018)及《繼續爭氣》(2020)等。

2013年獲香港大學邀請擔任「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」,在港大教學並從事紀錄片拍攝。2005年創立「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」,推動本地紀實創作的發展,令香港藝術領域更多元化。201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。

「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,春陽特別燦爛,秋雨額外纏綿,當時的世界戲院,活脫脫是一抹疑幻似真的彩虹。」 ──邁克

劇照幀幀有戲⋯⋯如今翻看,像是摩挲着土產的陶瓷、細賞其造型和花紋圖案,追憶逝去的年華,也想像其中悲歡離合的故事。 ──羅卡

外婆口中的大老倌、正印花旦的排場,都是十分「架勢」;講起粵劇、粵語片 ,背景裏總有一幅大地圖⋯⋯ ──呂大樂